银川市将开展水生态保护管理机制创新行动,到2025年,基本建成具有银川特色的再生水应用推广“1+N”政策体系,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%,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%。 银川市将全面建设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,积极打造一批再生水循环利用样板工程,2023年建成兴庆区东南部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、镇北堡镇人工湿地暨生活污水综合循环利用项目,推动银川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,加快补齐市第一、第二再生水厂再生水输配管网,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径;2024年,重点打造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、第六污水处理厂片区、南部再生水河湖生态利用工程(一期)等一批再生水循环利用示范项目,巩固强化再生水生产—净化—调蓄—输配—利用的全链条基础设施建设,深度调研、精简优化全市再生水利用政策。 同时,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“一市一策”驻点科技帮扶智库优势,聚焦城市生态系统质量、水环境问题诊断、固废重点风险源、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等领域提升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力;到2025年,初步建立银川市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,在全区率先实现水体评价由单一水质要素向水生态综合要素转变;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,建设全市水生态环境预警预报智慧管理平台,综合运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查等技术,通过项目整合、资金拼盘、部门协作等方式,实现一网覆盖、融合、部门联动、信息共享。形成“天上看、空中探、地面查”的立体化河湖监管模式。 此外,银川市还将借鉴大沙湖区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(EOD)项目谋划及入库经验,探索实施银川市东部片区生态环境引领经济发展EOD项目,以兴庆区大新渠周边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线,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、污水再生及资源化利用、河湖连通等工程,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,推动生态环境向生态经济转化;借力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、再生水利用确权交易试点建设,探索再生水生态效益开发模式和银川市再生水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,发挥再生水经济属性,助力再生水关联产业联动建设。